医疗集团丨“三甲服务”进社区,守护居民“心”健康
“沈医生,我这心跳怎么才30次啊!”85岁的寇爷爷紧握着指脉氧仪,急匆匆地赶到了城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家诊室。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派驻该中心的医疗专家团队负责人、心血管内科三病室副主任沈俐见状,一边安抚老人紧张的情绪,一边耐心询问病史。原来寇爷爷在家中使用指脉氧仪检测时,结果显示每分钟脉率仅为30次,这让他整夜焦虑得无法入睡。
将心电图纸展开,沈俐指着上面高低起伏的异常波形解释道:“您看这些早搏,就像打鼓时突然抢拍,脉氧仪在计数脉搏时就会被这些‘假动作’所干扰。”接着,她在纸上画出清晰的波浪线,“真正的心跳实际上应该是这样的——尽管节奏不规则,但频率远不止30次。”寇爷爷松了一口气,但当得知需要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时,他却面露难色,欲言又止:“我的腿脚……”
老人无奈的神情让沈俐深受感触。当天下午,沈俐便与中心负责人一起,召集了核心团队成员开会。大家深知,许多老年居民都存在行动不便的问题,前往大医院进行此类检查困难重重。于是,专家团队决定借助医联体平台的力量,尝试将原本“三甲医院专属”的动态心电监测项目引入社区。
在医疗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个月的积极协调与筹备,首台动态心电监测设备终于成功落地城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设备启用当天,经常被“心慌意乱”困扰的王阿姨早早来到中心体验。“以前发病时也去过大医院,但每次到了急诊室时症状都已经消失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随时佩戴‘黑匣子’做检查,真是太方便了!”王阿姨手持动态心电图报告激动地说道。
随后,十多位像寇爷爷这样的老人也陆续完成了检查。通过检查,部分老人被诊断出隐匿性房颤,还有一些人发现了心肌缺血的问题。这些隐患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脑卒中或心梗等严重后果。
“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可以直接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长沙市第三医院。”沈俐介绍,这种模式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高效联动,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此次动态心电监测项目的成功引入,正是城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天心区医疗集团牵头医院——长沙市第三医院的资源统筹与技术引领优势,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生动实践。在长沙市第三医院的统筹指导与技术支持下,不仅切实解决了老年居民就医不便的难题,更通过牵头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辐射效应,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标准的健康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