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故事我来讲·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丨守护记忆,从“一管血”开始
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旨在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公众对老年期痴呆的科学认识,增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意识,营造关心关爱痴呆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在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药学门诊,经常有市民前来咨询:“药师,药师,我妈妈今年七十多岁了,年纪大了,每天要吃的药种类也多。最近我们发现她经常忘记吃药,甚至有时候会重复吃,这种情况要怎么办呀?”
经过进一步的询问得知,这些老人大多还存在平时记忆力下降、越来越不爱出门跟人交流的情况,以及白天嗜睡、晚上反而精神亢奋……家人常常怀疑这是老年痴呆的征兆,但又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检查来筛查。
药学部副主任(主持工作)郭思维表示,阿尔茨海默病(AD)及其他认知障碍疾病是发生于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的一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袭且病程呈进行性发展,临床表现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症状,涉及记忆、学习、定向、理解、判断、计算、语言和视空间等认知领域,不同程度地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职业功能,最终进展为全面性痴呆。
在过去,阿尔茨海默病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测和脑脊液检测。PET检测价格昂贵,仅少数医院开展,可及性较差;脑脊液检测需要行腰椎穿刺取样,属于有创操作,患者接受度低。
“如今这种情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仅需一管血,便可完成阿尔茨海默病的筛查。”郭思维介绍,为推进阿尔茨海默病的早防早治,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部最新引进“多重流式荧光血液检测技术”,采用多靶点联检,同步分析3大核心指标(Aβ40、Aβ42、p-tau181),仅通过患者的一管血,便可精准捕捉到血液里万亿分之一克级别的细微变化,成为对抗阿尔茨海默病隐藏的神探利器。
同时,郭思维建议以下五类人群需重点筛查:
1. 家族遗传风险:父母或兄弟姐妹确诊AD者,患病风险增高3倍;
2. 主观认知下降:自觉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困难的中老年人;
3.慢病管理不佳: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AD风险增加1.5-2倍);
4.脑损伤/情绪病史:严重脑外伤、长期抑郁症患者;
5.主动健康管理者:50岁以上关注脑健康人群,建议每1~2年筛查一次。
长沙市第三医院以创新技术打破筛查壁垒,让阿尔茨海默病早筛触手可及。若您或家人符合上述风险特征,可前往医院相关门诊进行咨询和检测。守护记忆的战争,从这一管血开始。
▲认知障碍程度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