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流平台 医患互动 详细

交流平台

三医故事我来讲·安宁疗护丨日常照护里,全是生命细节的守护

发布时间:2025.09.16 13:55:09 来源部门:安宁疗护病房
作者: 邓鑫

 

2021年,长沙市第三医院安宁疗护病房的门悄然推开。彼时,我们这群医者带着对“临终关怀”的懵懂与敬畏踏入这片领域,后来才懂得,这里的每一天,都在书写“平凡”与“伟大”的辩证——我们治疗的不是疾病的痊愈,而是痛苦的减轻;守护的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最后的尊严与温度

病房里最动人的场景,是护理团队弓着腰为长期卧床患者床上洗头。温热的水袋裹着毛巾,一点点浸润发根,护士们托住老人颈部,像托着一件易碎的瓷器。曾有位失能的老爷子,因尊严受损拒绝进食,直到我们洗净他满是头屑的发丝,他颤颤巍巍地说:“好久没这么清爽了……” 那一刻,我们懂了,清洁不是小事,是帮患者夺回被疾病剥夺的尊严

 

还有协助剃须的时刻,医生轻托患者脸颊,护士长使用工具为患者处理胡须,动作如春风拂面般轻柔。患者望着镜子里的自己眼角泛起笑意——原来,生命的终章仍可以体面

 

沉默里的千言万语,遇到聋哑患者时,病房瞬间变成“手语课堂”。科室负责人徐樱带领医护人员挤在护士站,对着手机里的手语教程逐句练习:“今天疼吗?”“想吃点啥?” 第一次成功“对话”时,患者王某突然哭了——入院一周,他一直用颤抖的手写“疼”,却没人真正“读”懂他的痛。此后,遇到这种情况,医护人员们哪怕重复百遍,只要看到他眼里的光亮,便觉得值得

 

心理咨询师的办公室常传来压抑的哭声,那位癌症晚期因疼痛折磨不堪、又缺失亲人陪伴的爹爹,曾攥着刀片想要结束生命,幸亏我们及时发现,才阻止这一悲剧发生。咨询师坐在床边,握着他的手听他说“未抱过的孙子”“未说的对不起”...... 我们陪着他把褶皱的情绪抚平,直到他愿意再看一眼窗外的阳光

 

   患者离世后,我们守着家属做哀伤辅导,让未说的话、未寄的情在安全空间释放。看着他们从崩溃到平静,才明白:告别,也需要被好好守护

 

最难忘的是病房生日会,李奶奶八十岁生日那天,我们瞒着她临时把科室会议室布置成温馨的生日Party场地,护士凑钱买蛋糕,医生悄悄联系家属。

烛光点亮时,家属捧着花进来,李奶奶浑浊的眼突然亮了:“以为活到头了,没想到还能过生日……”,当我们齐声唱响生日歌那一刻,医疗器械的冷光都变得柔软。

我们给无数患者过过生日,每一次蛋糕上的火光都映着生命的坚韧——原来,终末期的生命也可以绽放甜意

 

周末和节假日,我们化身“健康信使”,走进养老机构义诊。支起桌子、摆上血压计,把“预防跌倒”“慢病管理”折成易懂的传单。有位独居老人攥着我们的手不肯放:“你们来了,我这心就定了。” 我们送去的不仅是物资和知识,更是一份“被惦记”的安心

 

说不苦是假的,练习手语的挫败、护理重患的体力透支、面对离世的无力感…… 但收获更珍贵,患者临终前轻轻眨眼的谢意,家属泣不成声时的“谢谢你们陪她(他)走完最后一程”,甚至聋哑患者离开时用手语比划出“再见”(其实是“永远记得”)。 

从开科至今,我们在安宁病房打磨着“平凡”的刻度:洗头、手语、谈心、送花、生日祝福…… 这些事小到不值一提,却承载着生命最后的重量。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誓言,在每一次托举患者脖颈、每一遍比划出手语、每一场哭着笑着的生日会里,愈发滚烫。

未来,我们仍会守着初心,在这条布满荆棘却开满温柔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因为我们知道,让终末期患者无痛、舒适、优逝,是医者能给生命最美的礼物,也是我们矢志不渝的使命。

在安宁疗护的温暖场域中,我们以专业与仁心坚守,每一次精心照护、每一回温柔陪伴,都饱含对生命的敬重。当患者及家属将认可凝注于锦旗之上,这份信赖既是褒奖,更是鞭策!——它让我们深知,所有付出皆有回响,也给予我们无畏前行的力量,继续以医路微光,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与温度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