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流平台 医患互动 详细

交流平台

三医故事我来讲·榜样力量丨小身躯里的大医魂

发布时间:2025.09.09 09:39:35 来源部门:老年病科十三病室
作者: 戴湘怡

 

在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老年病科十三病室,总能看到一个娇小却步履坚定的身影穿梭在病房之间——她就是科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余慧。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她,肩上却扛着沉甸甸的责任,心里装着患者的冷暖,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同事们常说:“余主任个子小,能量却像一座火山,永远喷发着热情和担当。”

患者的信任,是坚持的理由

老年病科的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基础疾病多,部分老人还因长期卧床情绪低落。“治病更要治心。多问一句病情、多看一眼状态、多听一声诉求,才能真正帮到老人。”这是余慧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她要求团队坚守的“诊疗准则”。

80多岁的脑梗死合并肺炎患者李爷爷,因吞咽功能丧失只能靠胃管进食,家属几乎要放弃治疗。余慧每天查房时都会先握住李爷爷的手,俯身在他耳边慢慢解释病情,还手把手指导患者家属锻炼患者吞咽功能。“别怕,我们一起想办法。”她一边给家属打气,一边联系康复医学科,针对李爷爷的情况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两周后,李爷爷竟能自主进食一小碗米糊。出院时,老人颤巍巍地向余慧竖起大拇指。

 

拄拐查房的日子,她比患者更倔强

2024年秋天,余慧不慎踝关节骨折,医生要求她至少卧床1个月。可她休息不到1个礼拜,护士们就看见她拄着拐杖,单脚蹦跳着进了办公室。“13床的张奶奶今天要调整降压药剂量,40床的化验结果该复查了,我躺着心里不踏实。”她笑着说。  

那段时间,病房里总回荡着拐杖“哒哒”的声响。她坚持每天查房,遇到不便起身的患者,就坐在床边的小板凳上凑近听诊、仔细询问。科室护士长心疼地“埋怨”:“您这样哪能好好恢复?骨折拖久了会落下病根!”她却摆摆手:“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快,我在现场才能及时处理,大家也能更安心。”

 

方寸病房里的“暖心大家长”

在同事们眼里,余慧不仅是科室的“领航者”,更是大家的 “暖心家长”。逢年过节,只要有同事值班不能回家团聚,她总会提前订好饭菜,留在科室和大家一起值班。“大家在医院守护患者,我得让大家在岗位上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去年的一个夜班,科室突然接到抢救任务:一位患者急需抢救后转科。当时人手紧张,正在值副班的余慧听到消息,立刻赶到病房:指挥抢救、联系接收科室、帮忙护送患者……全程跑前跑后,直到患者安全转入重症监护室,她才松了口气。值班护士感叹道:“多亏有余主任在,您就是我们的‘守护神’!””  

 

如今,在老年病科十三病室,“向余主任学习”早已不是一句口号,年轻医生跟着她学“多问多看多听”,护士们跟着她学“耐心细心暖心”。而余慧依然每天穿梭在病房里,用行动写下对“医者”二字最生动的注解——所谓大医精诚,不过是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把温暖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